庫存狀況
「香港二樓書店」讓您 愛上二樓●愛上書
我的購物車 加入會員 會員中心 常見問題 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邁向第一華人書店
登入 客戶評價 whatsapp 常見問題 加入會員 會員專區 現貨書籍 現貨書籍 購物流程 運費計算 我的購物車 聯絡我們 返回首頁
香港二樓書店 > 今日好書推介
二樓書籍分類
 
心繫兩岸

心繫兩岸

沒有庫存
訂購需時10-14天
9789869583787
陳孔立
崧燁文化
2018年2月02日
140.00  元
HK$ 126  






ISBN:9789869583787
  • 叢書系列:崧燁-一般叢書
  • 規格:平裝 / 331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崧燁-一般叢書


  • 社會科學 > 政治 > 其他











      本書是作者多年來研究台灣政局和兩岸關係發展的一部文章合集,全書將島內藍綠較量、觀察國民黨、觀察民進黨、剖析「台獨」言論和兩岸政治大局及政治難題等內容分為兩個部分:觀察台灣和關注兩岸。



      研究範圍涉及2012年「大選」後島內政治生態、馬英九第二任期執政理念、兩岸間政治難題的解決方案等等。


     





    版權信息

    前言

    觀察臺灣

    藍綠較量

    一、國民黨與民進黨的角逐�001

    二、臺灣當局的決策系統與決策過程�006

    三、新黨的國家認同�019

    四、鞏固政權 步履維艱�028

    五、政治天王的消長�030

    六、“藍消綠長”已成定論?�034

    七、2012年“大選”之後臺灣政治生態�036



    觀察國民黨

    一、“零和”的思維�038

    二、李登輝的“擺脫大中華” �040

    三、國民黨的“邦聯”說帖�043

    四、馬英九訪港傳來的資訊�047

    五、國民黨的轉向�050

    六、馬英九面臨六大挑戰�052

    七、對馬英九不應期待過高�054

    八、馬英九政治心理分析�056

    九、“以黨制馬”說�059

    十、對馬英九講話的善意解讀�062

    十一、馬英九要做什麼“陳水扁做不到的事” �064

    十二、馬英九第二任期不會簽署“兩岸和平協定” �066

    十三、評馬英九的“兩岸和解制度化” �069



    觀察民進黨

    一、建黨兩周年的民進黨�072

    二、民進黨與1989年選舉:預測與解釋�080

    三、民進黨在“大選”過程中的“省籍動員” �091

    四、民進黨“新潮流系”的政治影響力�098

    五、“讀秒”中的民進黨�112

    六、如果民進黨下臺�116

    七、民進黨如何“切割”陳水扁�120

    八、民進黨深綠路線的困擾�123

    九、民進黨可否“愛台西進”? �127

    十、蔡英文面臨的抉擇�130



    聽其言觀其行

    一、陳水扁的就職演說�132

    二、陳水扁的“元旦演說” �133

    三、陳水扁的“統合論” �137

    四、陳水扁四次談話的“解讀” �139

    五、陳水扁兼任黨主席�143

    六、陳水扁“兩岸談話”剖析�146

    七、“一邊一國”的真實含義�151

    八、陳水扁“包裝”決議文�153

    九、陳水扁的“國慶演說” �155

    十、陳水扁的“公投” �157

    十一、陳水扁仍有可能勝出�163

    十二、陳水扁會被“倒”下臺嗎?�165

    十三、“倒扁”三問�167

    十四、“倒扁”政治學�171



    關注兩岸

    兩岸大局

    一、和平統一的十大好處�182

    二、和平統一戰略與策略的研究�185

    三、對台戰略的理論創新�192

    四、對台戰略的十大關係�195

    五、構建和平發展的理論框架�207

    六、構建兩岸互動的遊戲規則�212

    七、現階段兩岸關係的性質與相處的原則�216

    八、兩岸關係回頭看�223

    九、析“最後”“不得已”“被迫” �227

    十、僵局下的思考�229

    十一、2005年實現統一?�233

    十二、“第三次國共合作”解讀�237



    政治難題

    一、從“主權未定”到“主權獨立” �248

    二、“中華民國”的政治定位�257

    三、現階段的兩岸政治關係�271

    四、兩岸難題的“解套”方案�273

    五、兩岸政治定位的瓶頸�278

    六、兩岸“主權共用論”質疑�284

    七、關於“外交休兵” �292

    八、臺灣“國際空間”問題�296

    九、臺灣能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嗎?�300

    十、臺灣加入聯合國專門機構的可能性研究�303

    十一、“互不否認”的三個層次�309

    十二、“互不否認” 與“互不承認” �312

    十三、和平協議的若干難題�314

    十四、何謂“結束敵對狀態”?�319

    十五、兩岸“信心建立措施”(CBMs)的起步�322









      本書是作者20多年來跟蹤觀察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發展過程的一些記錄與個人的感受。



      在臺灣政壇上,自從民進黨成立之後,基本上是國民黨與民進黨之間的角逐,以後出現藍綠兩個陣營,但主力仍然是國民黨與民進黨,這個總的格局至今未變。從力量消長來看,民進黨從初期大約30%選票,發展到現在的45%以上,呈上升的趨勢,而國民黨的實力則逐漸下降。但是民進黨是否能夠突破50%的界限,連他們自己也不敢有樂觀的期待。這裡,我要提到本書的第一篇文章:《國民黨與民進黨的角逐》。1995年臺灣資深媒體人楊憲村發表《民進黨執政》一書,約我寫一篇評論。這本書預言2000年民進黨會上臺執政。我在評論中指出,“本書最精彩的部分是對國民黨的剖析,作者可以說是已經看透了國民黨”。他認定“國民黨似乎非垮臺不可,也必垮無疑了”。此外,作者還預言:“台獨”是民進黨“邁向執政之路過程中無法取信於民的一大關卡”;“兩岸問題勢必在未來幾年會成為朝野間最重要、最敏感也最具競爭性的公共政策”。我們從民進黨上臺直到現今的臺灣政壇,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高明的預見,重溫上述論斷確實令人欽佩。



      對於國民黨的觀察,我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對於他們表達的善意,給予善意的解讀,主張給予善意的回應。對於國民黨內部存在的問題,以及國民黨與我們的分歧,也不迴避,直率地提出自己的批評意見。有些人對國民黨期待過高,甚至有“寄希望於國民黨”的傾向,也明確表達自己的不同看法。



      對於民進黨的觀察,從它建黨時就已經開始。《建黨兩周年的民進黨》可以說是較早比較全面介紹該黨的一篇文章,那時我已經寫出《民進黨:過去、現在、未來》一書,由於時機不對,未能出版,此文是該書中的部分文字。當年(1989年)我對民進黨參與縣市長選舉做了預測,後來我們一直採用這種“非宏觀”的預測方法,力求做到比較具體、準確。後來有許多人對民進黨進行比較全面和綜合的研究,我只是就某個派系、某個關鍵問題做一些考察。我關心的是民進黨的路線問題,特別是在兩岸關係上是否能夠擺脫至今仍然存在的困境,我想,在這個方面,民進黨人需要“成長”。至於陳水扁,在他上臺的全過程中,我一直“聽其言,觀其行”,為這一段歷史留下了一些記錄。



      兩岸關係是我研究的重點。我一貫擁護和平統一的方針,不因“台獨高危期”而有所改變。1999年我參加“海協專家組”訪問泰國時,一位華裔商人建議寫一篇和平統一的好處的文章。於是我寫了《和平統一的十大好處》, 2000年5月在《人民日報》發表後,有一百多個媒體轉載,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應當指出,我寫的是對兩岸的好處,不單單對臺灣而言。此後,我繼續從事“對台戰略與策略”的研究,提出一些個人的建議,並且對相關方針政策提出個人的解讀。此外,我還從博弈論的角度提出兩岸相處的若干原則,對兩蔣時期的“一個中國”以及“最後、不得已、被迫”的含義提出自己的解讀,2003年日本學者大前研一提出,兩岸將於2005年以“中華聯邦”實現統一,而美國軍方則提出,解放軍準備在辛亥革命100周年(2011年)實現統一,我都給予駁斥,指出二者均是毫無根據的臆測。



      兩岸政治難題是當前兩岸學者共同關心的重大課題,相互之間存在較大的分歧。我針對所謂臺灣“主權未定”、“主權獨立”觀點提出自己的批判,對兩岸的政治定位做了比較細緻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思考,並且對臺灣學者提出的解決這一難題的各種方案加以評論,希望通過兩岸共同的深入探討,找到一種雙方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對於臺灣所謂“國際空間”問題,我針對兩岸“外交休兵”、“互不否認”、“互不承認”等等說法提出不同的意見,對臺灣參加聯合國專門機構的可能性與方式問題做了比較細緻的探討,希望雙方能夠面對難題共同提出解決的辦法。臺灣政局關係到兩岸關係的發展,而兩岸關係的發展則關係到兩岸人民的福祉,牽動著億萬人民的心。作為兩岸關係研究的學者更是要時刻觀察臺灣政局、密切關注兩岸關係。“心繫兩岸”是我們的寫照,過去、現在、未來都必然如此。



      很多人說,兩岸關係歸根結底是政治問題,需要通過政治來解決。我認為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實際上政治問題不能只靠政治來解決。兩岸之間不是分個誰對誰錯就能解決問題,不是提出一個高明的方案就能解決問題。兩岸之間的認同問題至關重要,這不是只靠政治就能解決的,它需要各方力量的配合,需要兩岸人民的共同參與,才能達成。從研究角度來說,需要開展多學科的研究,才能攻克許多難題,這項工作任重道遠。




    其 他 著 作
    1. 臺灣史事解讀
    2. 走向和平發展的兩岸關係
    3. 臺灣民意與群體認同
    4. 臺灣學導論